
灵山秀水话南昌
邱尚仁
美丽的南昌,英雄的城市,人们赞美她、景仰她、向往她,不仅在于她拥有“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高阁,不仅在于她拥有王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人们争相譬况的千古名句,不仅在于她打响了武装起义建立新中国的第一枪而成为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也不仅在于她世纪之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谐发展、创立现代制造业新城的突飞猛进,单是她纵横交织、错落有致、清中沁奇的灵山秀水,就足以使人们心神荡漾,忘返留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脍炙人口的旷古绝句,如果说上联展现的是夕照、归鸟映衬下洪都山色黄昏时的美景,那么下联描摹的便是蓝天、碧波交融中豫章湖光秋阳里的靓色。

西山万寿桃花岭 吴城寻梦罕王峰
你看,南昌西郊与滕阁遥遥相望的巍巍西山,绵绵三百余里,南北横亘高安、奉新、修水诸县而接匡庐、鄱湖,春晖下岚光染空,苍翠欲滴。若在秋雨淅沥、夜色微朦中登阁临窗,注目凝视,此时细品王勃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确可另悟一番情趣。
西山最高峰古称紫霄峰,后来又叫肖峰。传说历史上名士肖史曾在此吹箫,悠扬婉转的乐曲引得金凤栖息峰顶,于是人们便念念不忘“肖峰”了。肖峰之颠有一石室,室中可容数人,或坐或立,或饮或弈,可谓逍遥至极,真不枉为故事中的仙人之居。攀峰顶鸟瞰南昌,但见大厦林立,赣江如练;在薄雾缥缈、波光粼粼中,滕王阁耸翠翔丹,矗立江边,若隐若现,氤氲着神仙府第的玄妙气息;昌九(南昌至九江)、昌长(南昌至长沙)高速公路缎带般由南而北、自北向南,蜿蜒逶迤而溶入天之尽头,透射出现代化的骄人生机。神游于这古今胜景完美结合的超自然境界,让人觉得如醉如痴,如梦如幻,恰似灵霄俯仰,天上人间。古人名此峰为紫宵峰,可谓得其真者。明宁献王择墓于此,不愧生前死后,占尽风水灵光。
转过晋胡尚书隐居之双岭,穿过刘宋谢灵运之翻经台、葛洪炼丹之葛仙坛,绕过鬼斧神工之巨龟石和孤峭入云的笔尖峰,人们可以来到享有“小庐山”之誉的避暑胜地梅岭。梅岭距南昌市区仅二十里。盛夏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清奇秀丽、山风沁人的梅岭便成为了南昌市民和如织游人乘凉览胜的好去处。

延绵十数公里的桃花岭,奇妙的山势犹如粉瓣攒朱,远远看去,真叫人毫不怀疑那就是玉帝蟠桃园的巨枝桃花凌空落下,斜插在西山之北。入春,千峰万壑桃花怒放,漫山遍野一片绯红,桃花岭这枝巨葩又被无数小花装点得娇艳绝伦,难怪人们好用“艳若桃花”来喻赞佳丽容颜。明代中晚期,神宗皇帝万历年间,“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老师、大学士张位去职后从南昌水观音亭来桃花岭隐居,曾赋五言诗咏桃花岭云:“家住杏花村,身寄桃花岭,日月几能闲,云霞此宜静,西峰腾万马,南川注千顷。后拥七星墩,前喷灵源井。春风绛花秾,秋色翠华靓,筠风送鸾声,松月驻雀影。紫陌苦尘棼,丹丘乐真景,脩然不系舟,一碇乾坤永”。西山桃花岭的万千秀色,当然远胜于诗中的精彩了。
从桃花岭遥望上天峰,但见峰回路隐,层林耸翠,怪石嶙峋,又是一番丽景,自无须赘言。

梦山
距南昌西二十公里处的梦山罕王岭,上有为祭祀蜀汉北地王刘谌后人刘获和他的妃子而建的庙宇罕王庙。相传刘妃在此修成仙体后以山果度人入梦,预示日后祸福,极其灵验,人们遂尊其为“梦娘娘”,并另备供品向“梦娘娘”求梦。某朝某代有一位穷秀才,十年寒窗后苦盼能有所成,亦慕名前来求梦。秀才虔诚祭拜后采食山果,晚上果得一梦,梦境明明白白,自己头顶着一片西瓜皮。秀才猛然惊醒,百思不得要领。第二天一早即问解梦的和尚。那和尚吱吱唔唔,也说不清个子丑寅卯。秀才认为功名无望,灰心丧气回到家中。次年在同伴再三慰劝下硬着头皮前往乡试,却中了二名举人;后又惴惴不安进京会试,不料竟再高中一甲二名榜眼。朝廷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酒酣耳热,话匣大开。忽一人说到南昌西山罕王庙求梦灵验故事,已成榜眼的秀才颇不以为然:“何灵验之有!我就曾上山为功名求梦,却做了个什么头顶西瓜皮的梦,这‘瓜皮’和‘功名’岂非风马牛之事?!”众皆愕然。孰料头名状元听后,稍一沉吟,忽然忍俊不禁,连连拍手叫道:“太灵验了!太灵验了!前者我中解元,你中第二;今者我中状元,你中榜眼,仍是第二。这梦真是太灵验了!”众人大惑不解。新状元神秘地挤挤眼,继续说道:“鄙人小名即‘瓜皮’,两次考试均忝兄台之上,兄台岂非‘头顶西瓜皮’?!”众人恍然大悟,笑得前栽后仰。梦山求梦灵验如此,难怪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西山最北处有滨江吴城山,昔日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吴城镇突兀山中,旧时全省谷米、木材等都在此集散,文人墨客亦经此游西山而访洪都。吴城山下的望湖亭,是遥赏鄱湖胜景的绝佳所在。苏东坡遭贬时曾登此亭,在美不胜收的景致中诗兴大发,顿抛烦恼,立赋数阕:“黑云堆墨半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亭下水连天。”“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苏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些招。”“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常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今日去鄱湖必泛舟经此亭,“好湖山”的妙趣,即使东坡这样一代文坛宗师,几首小诗又岂能尽述。

与吴城山景遥相呼应的是西山最南面的真君万寿宫,为纪念晋著名道家人物旌阳令许逊而建,距南昌城区20余公里。许逊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故里,修身炼丹。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养禽畜都一并带去,这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由来。万顷绿海中的这座全国最大的万寿道宫,为传说中的第四十福地神仙居处,占地三万一千余平方米。正殿琉璃瓦黄绿相间,绚丽多彩;重檐画栋,金碧辉煌;宫顶层叠,巍峨恢弘。真君金身端坐于绣金帷帐中央,头部以镀金黄铜铸成,重500余斤。三大殿之前古柏参天,苍翠遒劲,四季长青,相传最大一株为真君手植。宫外有接仙台、云会堂、冲升阁等古建筑群。钟楼两吨余重的铁铸大钟,声洪音亮,十里之外亦撼人心魄。


如果把南昌和西山看作一架天造地设的巨大天平,那么南昌城就是天平的支座,西山就是天平的横臂,而吴城、万寿宫正是一南一北悬挂着的两颗璀璨宝钻,为南昌、为西山平添了多少仙机,引来了多少尘缘!
水木华洲观音伫 闹市嫩凉天香源
城中水,水中城;城与水共息,水伴城相依。整个南昌城河道纵横,港湾交错,湖塘星罗棋布,江南水乡的秀色体现得尽致淋漓。江西的母亲河、也是全国唯一的省域内河—赣江在这里穿城而过,东湖、西湖、北湖、南湖和瑶湖、象湖、前湖、梅湖、青山湖、贤士湖、艾溪湖、蝶子湖等二十湾湖泊像二十面清莹剔透、硕大无朋的多边形水晶宝镜,镶嵌在楼台亭榭、大道广厦之间,交相辉映。九曲十八弯的玉带河,透明丝带般串联起这二十面水晶宝境,缀成一组光芒四射、美不胜收的环城项链。玉带河源于活流,去于活流,带来了城水的清澈,带走了水城的污浊,为湖泊注入了生机灵性,为城市注入了玉液琼浆。
夹溪港而建成就了水乡周庄一镇,令多少游人目不转睛,走上一程又一程。南昌这几何级放大了的周庄,吸引着人们以更宽阔而又更细腻的眼光,去审示、去品察其与周边省会城市迥然不同的风格境界。
先前“东”、“西”、“北”、“南”曾经为洪都府城最有名气的四大内湖。明以前只有东湖之称,以其处赣江之东岸、城墙之东隅而得名。明时由于洪恩、状元、灵应三桥的架设,始以自身位置分东、西、北三湖,至民国后才又划出南湖。时至今日,市民们仍习惯以“东湖”统称之。当日的东湖沿岸遍植垂柳,又建内外闸,以节制湖水。人们临湖望去,但见水光激艳,荷花满池,丝柳成行,与空濛的山色相映成趣,好一个都市悠闲的所在!中唐李绅有诗赞云:“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菂摧。浦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现时的东湖,通过现代技术彻底排淤和综合整治,不但重现昔时胜景,且水更清,柳更绿,花更红,鱼更欢。入夜,满湖碧波荡漾着缤纷霓虹的七彩涟漪,金色的鱼儿像披着霞帔游动在皓月繁星之间;伴随着红谷滩秋水广场名冠东亚之直冲云霄的喷泉乐音,青蓝赤绿黄橙紫,万千舞动的彩练撩拨着你的心弦,悠悠地、软软地、甜甜地,使你亦真亦幻,飘飘欲仙。

宋时东湖沿岸有褒贤阁、临湘阁、羡鱼亭、吏隐亭、涵虚阁、皆春园和东园等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在柳荫、花丛的掩饰下显得格外诱人。辛稼轩词《送元济之归豫章》“二月东湖湖上路,宫柳嫩,野梅残”句,道出了诗人满怀深情送友时转而对东湖早春景致的赞叹。
令人抚掌称奇的是,东湖中突兀三座小岛,岛上青葱蔚翠,百花竞妍,俗称三洲,雅号百花洲,宋代欧阳修曾作《酬圣俞百花洲》诗,向子堙亦有《蝶恋花•百花洲》词,“百花洲”始得名。南宋绍兴时节度使张澄于湖中操演水军,曾在丽景如画的百花洲上建“讲武亭”。一壁厢刀光剑影、橹篙劈波、杀声震天,一壁厢天光云影、鱼虾戏波、芬芳袭天,相悖却又相谐,对立统一而浑然天成。况志宁诗云:“讲武亭前水四流,游蜂飞蝶满芳洲,西风战舰知何处,赢得斜晖伴白鸥。”细细品来,颇耐人寻味。清康熙时改讲武亭为“冠鳌亭”,亭下广砌太湖石。乾隆时洲上阁园整修一新,布政使彭家书刻“百花洲”三字,置大青石为铭,亭榭又题为“水木清华之馆”,清雅之至。“百花洲”芳名从此流传开来。乾隆帝誉为“江右两名士”之一的蒋士铨作《百花洲小饮》诗:“玲珑秋树逗湖光,水阁云阴作嫩凉;别馆停骖招旧雨,残荷擎尽著新霜;座容迦叶参微笑,宾献壶公解善藏;欲为朱衣摹变相,墨裒浓沁桂花香。”多么雍容,多么惬意,多么恬适,非人间仙境何来此胜!

汤显祖和他的师兄弟们曾在今南湖中的杏花楼“闲云馆”与师对弈吟诗,著书立说,成立“杏花楼社”,著有《闲云馆集》。这位文学大师汤显祖诗赞杏花楼云:“茂林修竹美南洲,相国宗侯集胜游;大好年光与湖色,一尊风雨杏花楼。”“杏花楼”即现在的“水观音亭”,为二层楼阁,四周以极具江南雅韵的风火花墙围砌,两旁各配单层厢房,整幢建筑粉墙黛瓦,朱柱彩梁,飞檐翘角,镂窗嵌雕,玲珑多变,错落分明,尤其是高耸的屋脊,陡峭的房顶,在全城的古建筑中独具一格,游人无不驻足回眸。不特是汤显祖,有明一代的风流才子、平头百姓们都津津乐道的唐寅唐伯虎,以及现代画家傅抱石、徐悲鸿等,都曾居此泼墨丹青,其作品的旷世绝伦,恐怕也融进了当年东湖杏花古楼观音流盼的几分灵气,难怪南昌画院的慧眼高手们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而移师长驻。

水观音亭

城南梅湖倒映着青云谱道院的靓影,显得格外清洌雍雅。这座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道院,因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隐居修道、作画挥毫而名振遐迩。道院青砖灰瓦白墙红柱,殿宇森森,环境清幽秀丽。百年古樟、苦槠、罗汉松等叶茂枝繁,遮天蔽日。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别号八大山人的朱耷19岁时突遭改朝换代之巨变,由锦衣玉食的皇室贵胄一夜间沦为颠沛流离的山野难民。他或僧或道,大半辈子隐于书画之中,将满腔哀愤与儒、释、道理念怪异而又巧妙地通融于其笔墨艺术。青云谱道院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后,他那乖戾、飘逸、翻着白眼、奇形怪状的鸟兽虫鱼、花草木石画卷,静穆、洒脱、超凡脱俗、独具个性的书法挂幅,让人目不暇接。朱耷之人品、画品启迪着三百年来画坛上“扬州八怪”以及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一代又一代大师,其艺术生命放射出异样光彩而久不衰竭。难怪著名文学家余秋雨先生对南昌梅湖之畔的这一景观推崇备致而予专文详述。都说余秋雨先生太有名了因而他对南昌的评价才显得如此举足轻重,实际上就这一点来看倒不如说是他评价了南昌才更加名噪一时,试想此前江西一省真正知道余先生其人其文的又有几许?

当然,南昌值得推崇的胜景远非仅此一处。人人都知道“自古名山僧占多”,然除了这些释道仙禅们以外,南唐主李璟于10世纪中叶迁都建皇宫选址于洪城,非看重南昌之秀水灵山而何?
市中心偏东的“天香园”,不啻南昌灵山秀水的缩微景观,人们誉之为“都市生态园”。在这里,一湾清泉蜿蜒而过,岗上林木森森,松涛阵阵;岗下翠竹掩蔽,曲径通幽。鸟儿哺雏,啁啾声声,犹如最动听的乐章,令人陶醉。好个青藤绿树灵鸦、小桥流水人家的闹市桃源!更使人难以置信又让人惊呼叫绝的是,这里居然还是候鸟的乐园!一到傍晚,数不清的候鸟从觅食地返回,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中,浩浩荡荡,欢鸣声达数里之外;且候鸟们迷恋这里的温馨,竟盘桓不去而改变习性成为了“留鸟”!2005年4月,联合国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共同主办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各国著名专家和政府官员们面对此情此景,先是目瞪口呆,后是手舞足蹈,赞誉连连。甚至有专家预言:世界动物辞典之候鸟习性条将为此而改写!不管辞典来日命运如何,王勃当年之名句不妨先略改数字:“归鹜与落霞齐飞,倩影共长天一色”。贴切与否?愿君莅昌亲察。

青波碧甸凌霄汉 白鹤羽仙伴鄱湖
位于城东北的万亩青山湖,原是南昌市郊外湖,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而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最大内湖。经过世纪之交的彻底治理,今日的青山湖碧波浩渺,琉璃千顷,楼阁隐现,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鱼虾成群。茫茫青山湖,虽无大海的壮阔,却有大海的包容;虽无大湖的汹涌,却有大湖的静谧;虽无大江的奔放,却有大江的鲜活。青山湖湖内湖外又分六大景区、九大游览单元,膊山、鱼趣、盆景、观鸟、名人雕塑和相思林,各显奇魅。人赞游青山湖“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开心有得笑”,直可与杭州西子湖媲胜。

“牛郎织女”的优美神话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人们甚至还提出以牛郎织女相会之“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但人们是否知道,这优美神话故事的源头,竟滥觞于南昌青山湖畔“浴仙池”羽衣仙子与少年牧童的传说?明王直有《豫章十咏•浴仙池》诗:“翩翩仙侣下涟漪,香雾霏散显翠旗。鹊渡银河当七夕,鹤归瑶岛已多时。萧条杨柳秋风后,零落芙蓉夕露滋。青鸟不来云路沓,凤箫空向月中吹”,凄美得让人落泪。

与青山湖相连又与鄱阳湖几成一体的是进贤军山湖。有湖必有水产。军山湖产中华长绒蟹可算是中华一绝。这种蟹个大、黄实、肉厚、味美,每年金秋来临,若高层次酒席宴上缺此佳肴,未免便有些索然了。现在国内外各大市场都有淡水河蟹供应,首选自然是军山湖蟹。如果在湖畔一边细品鲜蟹的美味,一边遥观湖山的美景,那种滋润慢说是佛跳墙,怕真要引得王母下凡尘呢!
去市区数十里过吴城山镇,便是名播中外的华夏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了。六千平方公里的鄱阳湖,烟波浩淼,就象一个巨大的宝葫芦,悬于长江腰上,每年入长江之水超过黄、淮、海三大河流水量的总和。赣江奔腾千里后一头扎进鄱阳湖的怀抱,那样的欢快,又那样的安详。丰水季节,江湖一体,水天一色,无边无际,波涛汹涌,汪洋壮观,无异内陆海洋;枯水之时,水落滩出,湿地广袤,草洲无垠,绿满云天,又成江南草甸。
全球大部分白鹤和白鹳都到鄱阳湖越冬,使鄱湖区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入冬,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白鹳、黑鹳、大鸨、天鹅、鹈鹕、雁、鸭、鹭等各种候鸟不分种类,数万数十万群聚一起,和睦相处,鸣声惊天动地,煞是壮观。尤其是珍贵无比的白鹤,竟占了全球的96%!此时此刻,你若举起望远镜,你将把珍禽的千姿百态尽收眼底;你若揿动照相机,你将把万鸟的追逐嬉戏凝成永恒的瞬间;你若打开录影头,你将把这世间难得一见的震撼化作常伴身边共享亲朋的声像全真。


“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与百鸟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则是鄱湖滨滩接天碧草。在冬日朔风之下,没人胸颈的翠叶镀着丽日的金红,随风起伏,飘如流锦、滚若卷涛,确犹惊鸿、恰似游龙,从遥远的天际翩翩而来,又往遥远的天际翩翩而去,无形却又有形。游人斑斓的身影,星星点点镶缀在这无边无垠的绿浪中,时隐时现,那么的鲜明,那么的和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与其说是写尽了西北草原的秀色而令人向往,不如说是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鄱湖草甸的风光而扣人心弦。置身于此情此景此境,人类、自然,协调、交融,对造化的赞美,对生命的眷爱,禁不住油然而生。

湖滨草洲有一种水草叫蓠蒿,用其嫩茎爆炒辣椒牛肉,味道鲜美得让人几忘礼仪而抢箸先尝。江西有句俗话,“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又岂止南昌人,无论南北,凡品味过蓠蒿炒腊肉者,谁能挡住诱惑?
虽说鄱阳湖并非南昌内湖,然王勃《滕王阁序》所云“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述的却正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南昌渔民从鄱阳湖捕鱼捉蟹满载而归的欢歌笑语。游南昌不去鄱湖,自是遗憾;去鄱湖不游南昌,则憾上加憾。诗情、画意,历史、现实,鄱湖、南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神奇的鄱阳湖,有如淡抹浓妆的妙龄少女,正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来自南昌的贵客高朋。

恨无太白生花笔,聊有灵犀一点通。文字的组合,语词的排列,难尽述其形,更难尽传其神。君若亲临南昌,走一走,看一看,瞧一瞧,对那灵山秀水的心领神会,其景、其情、其精、其妙,自然远非这些许纸上功夫所能比拟的了。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宋·辛弃疾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
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
二月东湖湖上路,宫柳嫩,野梅残。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宋·辛弃疾
敧枕婆娑两鬓霜。起听檐溜碎喧江。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满江红 宋 张元斡
--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绿遍芳洲生杜若,楚帆带雨烟中落。
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着。
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可怜轻负年时约。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南昌天际线----滕王阁对岸----美丽的赣江西岸----红谷滩

“滕王阁号”游轮在赣江码头起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dx8RValuSo/